【大秦案例】肝胆胰、疝与腹壁外科开展首例治疗性ERCP术
/ 本院新闻 / 2023年12月19日
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以显示胰、胆管的形态。
ERCP与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一样,是诊断胆道和胰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两者最大区别是:MRCP具有安全、无创、不需造影剂、不受脏器功能影响,可清晰显示胆胰管形态,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对胆、胰管的精细变化的显示不如ERCP,仅作为诊断检查。ERCP则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但由于ERCP操作技术要求高,通常是在大型三级医院才能开展。尤其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进步。
15年前,王女士患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不久便又出现腹痛症状。起初腹痛症状还尚能耐受,一直未重视,此后腹痛不定期出现,曾多次到医院就诊甚至住院检查,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近一年多来腹痛发作频繁,腹痛程度加重。在外院进行B超、CT等检查依然诊断不明。12月初,腹痛发作难忍,经他人推荐来我院就诊。经肝胆外科专家对病人近10多年的病史和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胆性腹痛”,建议进一步完善必要的胆胰管核磁检查可明确诊断。
由于15年前于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院均以此为由,不能进行核磁检查。入院后经医学影像科赵雪峰主任及邓齐平教授综合评估后,核磁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有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肝损害 ”,并入住肝胆胰、疝与腹壁外科进行治疗。
肝胆胰、疝与腹壁外科秦建国主任、周明忠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团队进行病情评估后,最终做出了明确诊断,找出了多年来折磨王女士的真正原因。并拟定了具体手术方案—治疗性ERCP(ERCP造影+EST + 球囊扩张取石+ 鼻胆管引流术)。12月12日,在内镜中心、麻醉手术中心、介入疼痛科的协力配合下,由周明忠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内镜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未出现胆管炎、胰腺炎和其他不良并发症。
据秦主任介绍,与传统的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相比,ERCP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及可重复操作等优势。近年来,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胆石症总体发病率中占比也逐渐增加,ERCP术已成为众多胆管胰腺疾病首选的诊疗方法。
下一步,大秦肿瘤医院肝胆胰、疝与腹壁外科将成立ERCP专项治疗小组,相信在专项治疗小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受益于这项先进的诊疗技术,重获健康的生活。而专项治疗小组的成立,也将成为大秦肿瘤医院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