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一意,仁心仁德—大秦肿瘤医院李雪松
/ 本院新闻 / 2024年10月14日
有一位医者,他穿梭于病房与介入手术室之间,用无尽的耐心与精湛的医术,让无数肿瘤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他就是大秦肿瘤医院副院长——李雪松,一个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介入医学领域的谦谦君子,一个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医精诚”的现代医者典范。
问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大众能了解到的就是“一根导管一根针”,介入治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李雪松答
介入治疗是一种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治疗方式。通过影像设备的帮助,无需开刀,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将穿刺针、导丝、导管、支架等精密器械放到病灶处,对病灶局部进行检查诊断和靶向、微创治疗。与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治疗具有精准照射、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减少外周照射对其他脏器损伤等优势。
问
介入医生需穿上特制的厚重“铅衣”,这个“铅衣”大概有多重?
李雪松答
每次手术前,必须穿上专属“铠甲”——铅衣、铅帽、铅围脖外加护目镜,总负重近20斤。
问
在医生穿着铅衣的双肩之上,是什么动力冒着对自己身体危害而去救治病人?
李雪松答
这么说吧,边“吃射线”,边救人,是一个旁人望而却步的工作。但每次成功的手术,意味着绝望的患者再一次看到“生”的希望,延长了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生命,感觉成就感十足。
缘定影像 情深介入
自幼成长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对面的家属区,那里的医学氛围深深影响了他,从此医学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高中时,他以优异的物理成绩为基,毅然选择医学影像学作为人生航向,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兴趣的追随,更是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渴望。
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李雪松副院长遇到了许多值得尊敬与学习的前辈。最重要的,他有幸遇到了指引他前行的恩师。在恩师的悉心教导下,他对医学影像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在介入医学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使命。介入医学,这个集高科技与精细操作于一体的领域,成为了他三十年职业生涯的主旋律。
特鲁多铭言 医者仁心
“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铭言深受李雪松副院长的喜爱,并贯穿他三十载的从医生涯,始终被他奉为圭臬。确实!这段铭言越过时空,至今仍熠熠闪光,既神圣,又质朴。
在身着近二十斤重的铅衣,面对辐射的威胁时,他从未有过退缩,因为在他的心中,患者的微笑与康复,比任何荣誉都来得更加珍贵。
技术革新 引领治疗新篇
“手术是一门艺术,”“在他看来,每一根导丝的精确放置,每一次手术操作的细腻感知,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对医学技艺的极致追求。
每日查房、主持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执行日常手术……这些都是大秦肿瘤医院李雪松副院长的日常职责。
2023年6月,大秦肿瘤医院介入科正式成立,是以各种恶性肿瘤的个体化诊治为特色,成为整合肿瘤动脉化疗灌注术(TAI)、肿瘤动脉栓塞术(TAE)、物理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微创治疗的肿瘤介入诊治专业科室,目前科室开展了颅内、甲状腺、肺癌、口腔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各种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工作。
在李雪松副院长的带领下,科室年均手术量达千台以上,屡创新高;颅内粒子植入、胰腺癌粒子植入等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无数绝望中的患者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
他深知,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探索与创新,下一步,将在省内开展首个钇90治疗肝癌的技术,给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人格魅力 温暖人心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李雪松副院长的人格魅力同样令人钦佩。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家人,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给予他们力量。
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朋友,总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他的兴趣爱好广泛,但每一项都与健康、坚韧不拔的精神紧密相连。无论是清晨的跑步,还是足球场上的挥汗如雨,都是他对生活热爱的体现,更是他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所付出的努力。
“眼睛有光,心中有景,腹有诗书”,李雪松副院长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用仁心仁德书写着生命的赞歌。在他的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医者的坚守与奉献,更感受到的是那份对生命无限热爱的力量。
未来,李雪松副院长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肿瘤介入治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照亮每一个需要关爱的角落。
个人简介
李雪松:大秦肿瘤医院副院长、介入疼痛科主任
中国非公立医疗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参与编写论文35篇,主编《肿瘤治疗原理与实践》。2012年获得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
擅长全身实体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骨水泥填充修复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