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女子患宫颈癌晚期不自知,异常出血才匆忙就医
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贵州大秦肿瘤医院肿瘤科,14名女性肿瘤患者中竟有9名为宫颈癌患者,这一数据令人震惊。39岁的郑女士(化名),她因同房后阴道出血,点滴状、色暗红,淋漓不尽而就诊,最终被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病一年却毫不知情。肿瘤科姜烨副主任医师接诊了患者,并为其制订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患者正在接受化疗。为何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年轻女性也难以幸免?
一、宫颈癌高发的核心病因
1.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99%的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占70%以上病例。HPV通过性接触传播,初次性生活早(如<16岁)、多个性伴侣或伴侣包皮过长,均会增加感染风险。郑女士的病例中,可能因长期未筛查而未能及时发现HPV感染,导致病毒持续存在并诱发癌变。
2. 免疫功能低下与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等因素会削弱免疫力,降低机体清除HPV的能力。研究显示,吸烟者感染高危HPV后癌变风险增加30%。此外,多次流产或分娩造成的宫颈损伤,也为HPV感染和癌变提供了“突破口”。
3. 筛查意识薄弱
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不足,部分女性多年未进行妇科检查。郑女士出现接触性出血半年才就诊,反映了早期症状易被忽视的问题。数据显示,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癌症需5-15年,但若未定期筛查(如TCT、HPV检测),可能错失早期干预机会。
4. 性卫生与伴侣因素
男性伴侣若携带HPV或包皮过长,可能通过性行为将病毒传播给女性。此外,长期使用避孕药、阴道炎症未规范治疗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宫颈癌的预防策略
1. 一级预防:接种HPV疫苗 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核心手段,可覆盖70%-90%的高危病毒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女性优先接种,未发生性行为者效果最佳。目前我国批准二价(9-45岁)、四价(20-45岁)、九价(16-26岁)疫苗,即便已有性生活或感染HPV,接种仍能预防未感染的亚型。
2. 二级预防:定期筛查与早诊早治 筛查建议:25岁以上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应定期筛查。推荐30-64岁女性每3年一次TCT检测,或每5年联合HPV检测。
异常处理:若筛查发现HPV阳性或细胞学异常,需进一步阴道镜活检,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如宫颈锥切术)。
3.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与健康管理
对确诊患者需根据分期制定方案,早期以手术为主(如广泛子宫切除术),中晚期结合放化疗。郑女士的局部晚期病例需通过化疗缩小肿瘤后评估手术可能。治疗后仍需长期随访,预防复发。4. 生活方式干预 - 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以减少HPV传播。
- 戒烟、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
- 避免过早性行为,注意生殖道卫生,及时治疗慢性宫颈炎。
* 肿瘤专家推荐 *
【此内容除了解医讯外,本院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