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下颌骨恶性肿瘤:一位患者的抗争与健康警示
2024年7月,37岁的谢先生(化名)因右脸反复肿胀疼痛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下颌骨恶性肿瘤(晚期)。尽管他于同年10月接受了手术,但随后的检查发现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及多处淋巴结。
11月,谢先生转至贵州大秦肿瘤医院,肿瘤科杨飞月主任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两个周期的API方案化疗(共四期),他的病情明显好转,肿瘤体积缩小。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对抗癌症的进展,也为公众敲响了健康警钟。
什么是下颌骨恶性肿瘤?
下颌骨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下颌骨组织的罕见癌症,占头颈部肿瘤的不到1%,可分为原发性(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和转移性(其他器官癌症转移至下颌骨)两类。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
警惕这些早期信号
1. 面部肿胀与疼痛:下颌区域持续性肿胀或疼痛,初期可能误以为是牙周炎或外伤,但普通消炎治疗无效时需警惕。
2. 牙齿松动或脱落:无明显口腔疾病却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牙龈溃烂出血。
3. 张口困难: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咀嚼、吞咽困难或开口受限。
4. 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若肿瘤侵犯神经,可能引发下颌、唇麻木或刺痛感。
5. 颈部淋巴结肿大:癌细胞转移导致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固定。
高危人群与诊断方式
长期吸烟饮酒、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家族遗传倾向者风险较高。早期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CT、MRI、骨扫描)和病理活检,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学分析。
从案例看治疗与预防
谢先生的经历凸显了癌症的隐匿性与及时干预的重要性。杨飞月主任的个性化化疗方案(API方案)虽缓解了病情,但晚期癌症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口腔专科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口腔CT或全景片,尤其关注不明原因面部肿胀。
淋巴结触诊:自检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筛查:有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专项检查。
健康倡议
下颌骨恶性肿瘤虽罕见,却可能致命。市民需提高对口腔异常症状的敏感性,摒弃“忍一忍就过去”的心态。定期体检不仅可早期发现癌症,也能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才是对抗疾病的最优解。
生命只有一次,别让疏忽成为遗憾!
【此内容除了解医讯外,本院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