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六旬老人罹患晚期胆管癌:一场本可避免的健康悲剧

一、从不适到确诊:忽视症状的代价

60岁的李伯(化名)一年前开始出现体重骤降、食欲不振和持续性右上腹疼痛,起初以为消化不良,并未重视,直到症状加剧才前往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胆管癌。家人立即带他辗转四川多家大型医院,经历手术、介入治疗等,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

2025年4月14日,李伯回到贵阳,入住贵州大秦肿瘤医院。经全面检查,发现其癌症已广泛转移(cT2N1M1 IV期),并伴有高胆红素血症、双下肢水肿等并发症,CAPRINI评分显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极高。

微信图片_20250417085217

二、终末期病情:多器官衰竭的高危状态

此时的李伯已处于癌症终末期,人早已瘦成皮包骨头。住院期间面临肝性脑病、急性呼吸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重致命风险。肿瘤科主任杨飞月指出,患者长期吸烟(30余年,日均3-4包)、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尽管李伯在确诊后已戒烟,但多年累积的健康损害已无法逆转。

三、医生的警示:早诊早治是关键

杨飞月主任痛心表示,李伯的病例具有典型警示意义:“若能在体重下降、腹痛初期及时就医,通过体检发现异常,或许能争取到治疗窗口期。”胆管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定期体检(如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早期检出率。他强调,市民应树立健康意识,尤其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更需每年进行针对性筛查。

四、健康倡议:别让“拖延”酿成悲剧

李伯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此,贵州大秦肿瘤医院呼吁:1.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体检,高危人群增加专项筛查;2. 警惕身体信号:长期乏力、体重异常下降、持续性疼痛等及时就医;3.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可降低患癌风险。

结语

李伯的病例再次敲响健康警钟。癌症防治,防大于治。唯有将健康管理前置,才能避免“发现即晚期”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