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气温升高,须防“热射病”
大热天,坐在家里吹着冷气,吃着西瓜,已经成为人们的最爱。不过,也有一些人因为没有注意纳凉,或是在高温下工作太久,造成了中暑,从而引起了身体机能的严重损害,因此要注意高温,谨防热射病的侵袭!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或强体力劳动引起的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体温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亡。
热射病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正常人腋窝温度36℃-37.4℃,根据外界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控制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体温过高、调节失衡时,患者出现中暑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产热增加: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患有发热疾病、服用某种药物(苯丙胺、麦角酰二乙胺)以及饮酒时促进机体产热增加,引起体温升高。
获取热量过多:当环境温度升高,具有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或减退(精神病、偏瘫、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室温高、通风不良环境中可出现身体吸收热量过多。
散热障碍:大面积皮肤烧伤、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心血管功能下降的患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的老年人、婴幼儿和饮酒者具有出汗、散热功能障碍或丧失的特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诱发中暑,进而发展为热射病。另外,服用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也可引起散热障碍。
怎样预防热射病?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遮阳帽,做防晒措施。
喷洒水雾,遮阴帐篷,降温措施,改善劳动和工作环境。
准备防暑/降温的药品,比如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
冰水/防暑饮料,发现中暑先兆应立即前往医院。
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外出,减少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