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这些错误的运动方式,癌症患者千万避免

“运动有利于抗癌”在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类似的信息。的确,科学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轻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所引发的身体疲劳感,改善肿瘤患者的整体状况,甚至能达到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很多患者为了尽快康复,开始积极运动。然而,不科学的运动方式不仅无益于康复,还可能适得其反,对身体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肿瘤患者在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评估。应在运动前向医生了解目前身体的恢复情况,包括心肺功能检查、运动负荷试验、体力测定等,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进行某项运动。

锻炼应循序渐进。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要想恢复原来的体力活动,一般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此时不应急于恢复活动,要缓慢而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避免独自进行户外运动。防止发生意外状况,无人及时救援。 

合理膳食。饮食需要荤素搭配均衡,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微信图片_20240617095428

治疗期间身体虚弱,只能卧床静养?

术后身体虚弱,是否应该静养不运动?

恰恰相反。手术后适量运动能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改善食欲;积极进行康复性锻炼,可将手术造成的损伤降到最小;有利于排痰;适量运动可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能等。

放化疗期间身体虚弱,不能尝试运动?

即使在放化疗期间,适当的运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可以增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道症状;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不仅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还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能力;运动可提高化疗的完成率;运动还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节情绪,缓解躯体不适。

肿瘤患者运动时有什么环境要求?

一是选择平坦开阔、有新鲜流通空气及安全设施的场所,例如公园、健身房等,格外注意如下雨导致路面积水、路面不平整等危险因素,防止跌倒受伤。

二是若存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场所锻炼,外出时请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运动?

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比如:体温异常升高、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病情复发等。

微信图片_20240617095822

哪种运动方式更合适?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不局限于跑步、做器械,慢走、太极拳等,甚至与家人去买菜,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样也能够起到运动锻炼身体的效果。

关键在于,和家人在一起,适度的运动会让人身心的愉悦。从这个方面来说,不仅有助于肿瘤的康复,也能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错误的运动方式排雷

01.剧烈运动增强抵抗力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很多喜欢运动的人在冬天也保持着高强度的运动,其实天气寒冷时做这些运动具有很大的运动损伤风险,尤其是感冒和身体不适时,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更不建议做强度过大的运动。

02.追求更好锻炼效果,倒着行走

小区里经常会看到倒着行走锻炼的人,据说效果更好。实则不然,倒走与正走并没有太多区别,但倒着走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摔倒,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此外,扭动躯干、弯腰够脚面等方式也有风险,需缓慢适应。

03.用嘴呼吸提升运动

运动时,直接用嘴呼吸容易导致咽喉干痒、嗓子发痛。此外,冬季气温较低,直接用嘴呼吸,容易导致冷空气进入肺部,引起身体不适。长期口呼吸会改变面容、影响睡眠。因此,建议肿瘤患者在冬季运动时,用鼻呼吸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