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别忽视!全身出血点,医生告诉你怎么办
血液科开科第六天急诊迎来了一个女性患者,全身布满出血斑 、出血点,外院检查血小板仅有1x10^9。我院复查血常规提示除血小板减少外,外周血异淋达29%,肝功能酶学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确诊为“1.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经过临床7天的紧张积极抢救性治疗,患者血小板已经逐渐回升,脱离了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的危险期。患者、家属都很满意。医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因为患者的满意是我们医生最幸福的追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诊断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通常没有明确诱因,致病基础是自身免疫功能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
ITP 的诊断仍基于临床排除法,利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外周血涂片镜检等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后方可确立 ITP 的诊断。临床工作中需重视以下几点。
①由于ITP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缺乏“金标准”诊断试验,相当一部分成人患者可出现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或最终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故在疾病病程中应不断对ITP的诊断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疗效不佳、病程中有新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指标出现新变化患者。对治疗药物如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反应性有助于确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
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询问患者术后及创伤后出血史、药物毒物暴露史、疫苗接种史、输血史、家族史等;除出血表现外,注意有无脾大、淋巴结肿大等其他异常体征,有助于排除药物及疫苗接种所致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減少、脾功能亢进、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等。
③ITP 以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其外周血血象特点,严重或长期出血可合并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若患者有贫血伴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应行 Coombs 试验检查以除外 Evans 综合征。
④骨髓检查:推荐对所有疑似ITP患者行骨髓评估,包括骨髓细胞学、活检、细胞遗传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查。对疑难病例还可行靶基因突变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
quencing,NGS),以除外克隆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⑤ITP 实验室检查除了基本评估还包括:HBV/HCV/HIV 血清学筛查、血清 IgG/A/M 基线水平、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甲状腺功能及抗甲状腺抗体。凝血系列检查包括:抗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血清 TPO 水平、幽门螺杆菌、Coombs试验、细小病毒/EBV/CMV核酸定量。有助于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分期、分级
ITP 的分期依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新诊断的 ITP、持续性ITP 和慢性 ITP。
重症 ITP:血小板<10X10°/L伴活动性出血,或出血评分≥5分。≥10X10°/L伴严重出血患者。难治性 ITP:指对一线治疗药物及二线治疗中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无效,或脾切除无效或术后复发,进行诊断再评估仍确诊为 ITP的患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疗原则及方案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兼顾患者意愿,在治疗毒副作用最小化基础上提升血小板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ITP 治疗指征;患者血小板计数<30X10°/L,或虽然大于30X10°/L 但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若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症状(出血症状评分≥2分),不论血小板减少程度,都应开始治疗。此外,若患者有严重乏力症状,如治疗可改善,则可以对患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