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乳腺癌为何越来越年轻?
2015年1月16日,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姚贝娜在花样年华因乳腺癌复发撒手人寰,享年33岁。一代经典《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也是查出患有乳腺癌,病情严峻,只能通过化疗争取一线生机。但是一向爱美的她不想破坏那份属于林黛玉独有的美,平静地放弃了治疗,并皈依佛门,寻求心灵最后的宁静。最终在三个月后,陈晓旭在众人的遗憾和叹息声中离开人世,享年42岁。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乳腺癌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IARC的估计,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9.1/10万、10/10万,中国是乳腺癌大国,发病和死亡绝对数量均位列全球首位。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例约30.4万,发病率为45.29/10万,世界标化率为29.56/10万,位居女性癌症发病首位。2015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约7.0万,粗死亡率为 10.5/10 万,世界标化率为 6.48/10 万,位居女性死亡第6位。城市地区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农村地区。
乳腺癌高危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遗传突变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
生殖因素,包括初潮年龄晚、绝经年龄早、胎次、初产年龄早和母乳喂养,都能降低乳腺癌的总体发病风险;
而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增殖性良性疾病史、乳腺致密度、辐射暴露、饮酒、体力活动少、绝经前瘦、绝经后肥胖、最近使用绝经后 665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激素治疗 (特别是雌激素加黄体酮)、近期口服避孕药的使用都与总体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年龄分布与发病关系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发病年龄早,在30岁后发病随年龄快速上升,55岁达到高峰,并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一趋势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关键点。一是生育期,二是更年期。生育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乳腺细胞的异常增长,从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更年期,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可能会引发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大乳腺癌的风险。而且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恰恰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城市女性中。
因此,适龄女性应当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大秦肿瘤医院均可做乳腺癌筛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便了解自身携带乳腺癌相关基因的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都是降低乳腺癌风险的有效手段。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