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宫颈健康,拒绝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病变管理攻略!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I、II、III级。I级病变较为常见,III级病变则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然而,许多女性对CIN的认识仅停留于表面,担忧不已。那么,宫颈上皮内瘤变应该如何管理呢?
一、低级病变 (LSIL)
包括CINⅠ及CINⅡ免疫组化P16阴性者,此类LSIL多为HPV高危亚型一过性感染,60%病变可自然消退,30%持续存在,仅有约10%2年内进展为高级别病变(HSIL)。原则上不需治疗,随诊观察。ASCCP最新指南,不再使用阴道镜转化区类型,而主要评估宫颈的可见性和鳞柱交接的可见性,结合我国情况,建议仍按转化区Ⅰ、Ⅱ、Ⅲ型判断。LSIL建议12月重复细胞学和HPV联合检查,两次检查均阴性,转为常规筛查;任何一项检查异常均推荐阴道镜检查,并按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相应管理。
二、高级病变 (HSIL)
包括既往三级分类法的CINⅡ、CINⅡ/Ⅲ和CINⅢ。
(1)CINⅡ/P16阳性者按HSIL管理,CINⅡ/P16阴性者按LSIL管理。
(2)CINⅡ为干预治疗阈值。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且经医生评价具有生育能力(无明确年龄限定),如组织病理学明确为CINⅢ,建议治疗。
(3)组织病理学为CINⅡ或者没有明确指出级别者,可每6月行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再评价。观察中如CINⅡ、CINⅡ/Ⅲ病变持续24月,或阴道镜检查为Ⅲ型转化区、病变面积增大或阴道镜评价较前加重,应给予治疗。HSIL治疗后建议用细胞学联合HPV检测随诊20年。经质量控制的术后病理诊断切缘有HSIL病变,建议宫颈锥形切除,术后4~6月复查并阴道镜评估后采取医疗干预。若切缘阴性建议术后6~12个月行细胞学联合HPV检测,若未发现病变持续存在迹象,建议12个月再次重复检查,连续2次检查未见异常者,可每3年复查。复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按流程管理。随访中发现组织学确诊为CINⅡ、CINⅡ/Ⅲ或CINⅢ的病变,建议再行切除术,不能重复性切除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对妊娠期女性,宫颈低级病变或高级病变管理主要目标是排除宫颈癌。妊娠女性若无浸润癌证据,可每10~12周复查细胞学或阴道镜观察,产后6~8周进行。
三、原位腺癌(AIS)
原位腺癌是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特点为:
(1)现有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对AIS不敏感;
(2)AIS病变阴道镜下改变常无特异性;
(3)病灶多位于宫颈管内,不在阴道镜检查范围;
(4)AIS病变部分呈多中心或跳跃性特征。故对AIS的临床处理原则是积极治疗,不建议观察。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或行宫颈锥切术并长期随访。
总之,对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HSIL和AIS应进行治疗,方法包括切除性治疗和消融性治疗。切除性治疗包括LEEP或大环电切术(LLETZ)、CKC锥切术等,消融性治疗包括冷冻、激光、电凝、冷凝等。所有治疗必须有完整规范记录,LEEP/CKC锥切标本应能满足12点连续病理切片的要求。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癌者,应转诊妇科肿瘤医师进一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