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如何运动

全球大约25%的恶性肿瘤发生与超重及久坐等生活方式有关。一项纳入126项流行病学的荟萃分析发现,参加休闲体育锻炼最多的人群与最少的人群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低10%。步行作为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一项探究每日步数与死亡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显示,每日行走8000步以上对比每日行走不足4000步的人群,癌症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运动在防癌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可能的机制包括降低性激素、代谢激素、炎症反应及改善免疫功能等。食管癌患者在诊疗期及恢复期应该适当的做些运动,这样不仅有益于身体快速恢复,也有益于心理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疗法中,有的病人收效明显;有的病人得益不多;有的由于过量运动,反而导致病情加重。适当的运动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那么食管癌病人适合哪些锻炼运动?

首先,要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勇气,许多食管癌患者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参加锻炼还有什么用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癌症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慢跑,慢跑后每天获得氧的供给比平时多8倍,慢跑使人流汗,汗水可以把人体内的铅、锶、铍等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并能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

食管癌患者经过临床综合治疗以后,需要增加营养,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尽快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大有益处。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解除患者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休息和睡眠。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体温升高,病情复发,或某些部位出现出血倾向,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等情况时,应该停止锻炼,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可以把运动看成一种治疗食管癌的特殊药。运动既然是“药”就必须有剂量,即到底应该做多少运动,而运动处方就是用来确定这个量的组成和大小。一个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以下5个要素:

(1)频率:通常以每周的训练次数来表示。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由少到多,渐次增加,适可而止。采用运动养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见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长期锻炼十分重要。

(2)强度:运动时人体承受的负荷。运动强度可以简单分为绝对和相对。绝对是不考虑个人的特点(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等) 只看负荷或和负荷有关的指标,例如能卧推多少公斤或在力竭时能吸进多少氧气。相对强度则考虑个体因素,例如能撑多少个俯卧撑(用每个人自己的体重做负荷) 或力竭时每分钟能吸进多少毫升体重(公斤) 的氧气。一个人的运动项目不宜多,一般只选1~2项,坚持不懈,动作必须认真,思想要集中。

(3)时间:每次运动的时间长短。每天以早晨锻炼为好,此时空气新鲜,精力充沛,全身肌肉器官也可得到充分休息,运动效果较好。不能到室外进行锻炼者,可以在室内或床上随时安排锻炼项目。

(4)种类:从事什么样的运动;常见的包括有氧、力量或抗阻训练、柔韧训练、和中国老百姓和癌症患者熟悉的运动(例如,太极拳、健身气功、新气功疗法、广场舞、羽毛球等) 。

(5)进度: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所增加的量。但如果在运动中发现患者食欲差、失眠、体重明显下降、脉搏超过原来的30%,这往往是锻炼过度引起或者有其他疾病,应该酌减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