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易感性对食管癌的影响 我国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布差异和家族聚居倾向的流行病学特点。这可能是由于同地区及家族具有类似或相同的遗传背景所致,表明遗传易感性可能在食管癌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但这一流行病学特点也可能是地区或家族具有相同的饮食习惯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有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均患食管癌的病例组仅占所有双胞胎(单或双)患食管癌病例组的20%,这提示遗传易感性并非导致食管癌发病的惟一因素。此外,也有食管癌高发区患者迁离高发区后,其后代食管癌发病率下降的现象,这也说明环境因素相较于遗传因素对食管癌的发病可能起了更为重要的的作用。
2.吸烟对食管癌的影响 我国吸烟人群众多,吸烟作为Ⅰ类致癌物是公认的食管癌致病因素。烟草中的致癌物包括芳香胺、亚硝胺、多环芳烃、醛和酚等,以上物质均可通过食管表面影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吸烟除直接影响食管癌发生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影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如一项关于日本男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调查显示, 年吸烟数量大于20包的人群其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比例高于非吸烟人群(OR=1.45,95%CI=1.04—2.04)。即吸烟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疾病从而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吸烟对食管癌致病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P53基因的突变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吸烟剂量与暴露持续时间与食管鳞癌患者的P53突变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另有研究表明吸烟还可能通过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COX酶系及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途径导致食管癌的发生。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吸烟可以与硒蛋白相关基因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3.饮酒对食管癌的影响 已有大量研究文献表明饮酒对食管癌具有重要的 致病作用。就饮酒与食管癌发病部位而言,胸下段食管癌中饮酒者比例最高,高于胸中段及胸上段中饮酒者比例。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作为Ⅰ类致癌物,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直接作用。乙醇代谢相关酶系如位12号染色体的乙醇脱氢酶活性降低,这导致乙醇代谢产物降解缓慢并在体内蓄积导致毒性反应也是饮酒导致食管癌发生的机制。此外,乙醇导致的活性氧组增加,也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乙醇不仅直接影响食管癌的发生,其与吸烟、叶酸缺乏及口腔微生物对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和进展。
4.饮食习惯对食管癌的影响 不良饮食习惯亦可以导致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显示,进食烫食、饮食不规律及进食过快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原因。除进食习惯的原因外,一些食物性因素,诸如营养缺乏、高脂食物、腌制蔬菜及发霉食品尤其是其中的亚硝胺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与之相反,进食水果和蔬菜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