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击与希望之光:保安小付的坎坷抗癌路

/ 本院新闻 / 2025年04月23日

35岁的保安小付(化名)是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早逝,年近七旬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留情——近几个月,他频繁感到左半身麻木、头痛头晕,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查出病因。直到一次磁共振检查和活检,真相浮出水面:他的脑部患有恶性胶质瘤,WHO分解‌IV级。这是最高级别的恶性肿瘤,这意味着肿瘤早期即可播散和转移,手术效果差,预后差。这个诊断,像一记重锤砸向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

微信图片_20250423091619

求医之路:从北京到贵阳的辗转

带着一线希望,小付奔赴以神经外科闻名的北京天坛医院。然而,医生告知他的肿瘤属于“弥漫型脑胶质瘤”,像树根般深入脑组织,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绝望中,他回到贵阳,最终在贵州大秦肿瘤医院肿瘤科找到了转机。肿瘤科杨飞月主任联合多学科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同步放化疗方案,用精准医疗点亮了黑暗中的微光。目前,小付正在贵州大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住院一个月,他说现在左半身没那么麻木了,头不疼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脑胶质瘤:隐匿的“脑内杀手”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占所有脑肿瘤的40%-5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恶性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侵袭性强、进展迅猛,癌细胞会沿神经纤维弥漫浸润,手术难以根除,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不足10%。小付所患的弥漫型胶质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或IDH突变型胶质瘤)虽进展相对较慢,但因边界不清,治疗同样棘手。

微信图片_20250423091729

治疗困境与突破

传统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恶性胶质瘤对放化疗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靶向治疗、电场疗法(TTFields)和免疫治疗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小付接受的同步放化疗,通过放疗破坏DNA与化疗药物增敏的协同作用,可延长生存期。杨飞月主任的方案,正是结合了患者经济条件与肿瘤分子特征的务实选择。

预防:有限但重要的行动

尽管胶质瘤病因未完全明确,但以下措施可能降低风险:1. 远离电离辐射:长期接触CT等医疗辐射或核污染环境是明确危险因素;2. 警惕遗传倾向: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疾病患者需定期脑部检查;3. 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亚硝酸盐食品摄入(如腌制品),加强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补充;4. 关注异常信号:持续头痛、肢体麻木、癫痫发作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生命的启示:苦难中的微光

此刻,大秦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小付正默默承受着放化疗的副作用,但每一次治疗,都是向命运掷出的抗争之矛——在医学与生命的博弈中,即使胜算渺茫,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尊严。     小付的故事是无数低收入脑瘤患者的缩影。他的治疗仍在继续,但医疗团队的努力与家人的不弃,诠释着绝境中的坚韧。对于普通人,了解疾病、科学预防、定期体检,是对抗“无声杀手”的关键;而对于社会,完善大病救助体系,推动精准医疗普惠,才能让更多肿瘤患者抓住希望。

* 肿瘤专家推荐 *

微信图片_202504210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