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大秦肿瘤医院护理专科门诊正式开诊【延伸服务 优质护理】
/ 本院新闻 / 2023年12月29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内涵和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护士从“幕后”走到“台前”,护理专科门诊(Nurse-LedClinics,NLCs)应运而生,为患者提供门诊服务。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大秦肿瘤医院特别开设的两个护理专科门诊——PICC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将于2024年1月2日正式面向广大市民开诊。
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增进患者医疗效果,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护理专科门诊的设立,是国家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宗旨,满足患者多元化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护理服务。大秦肿瘤医院两大专科护理门诊均有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科护士坐诊,为伤口造口、深静脉置管患者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依从性。同时,大秦肿瘤医院专科护理团队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疑难病例专科护理会诊、专业护理咨询、慢病管理以及健康科普等服务。
PICC护理专科门诊
对患者来讲,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就是病人的“生命线”。PICC置管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同时避免了反复穿刺所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因此PICC成为中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的最佳选择。PICC门诊的开设,可为治疗间歇期带有PICC置管或输液港的患者进行导管定期维护、并发症处理、日常生活居家护理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服务,在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减轻痛苦。
PICC置管穿刺技术,配备PICC穿刺专用超声导引系统,开展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该技术微创无痛,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四 13:00-17:00
出诊地点:贵州大秦肿瘤医院门诊一楼肿瘤内科门诊05室
就诊流程
门诊挂号→候诊→PICC门诊就诊→缴费→PICC维护→PICC专科护士进行宣教,填写维护手册→患者离院→不适随诊
治疗范围:
1、门诊患者PIC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ORT(全植入式输液港)日常维护;
2、门诊及住院患者PICC、中长导管、PORT导管并发症处理及健康教育;
3、静脉治疗疑难病例会诊、疑难血管通路的置入及并发症处理。
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
伤口/造口护理门诊采用国际先进、全球倡导的湿性愈合理念和技术,为各种造口、慢性伤口、失禁、压力性损伤等患者提供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疗护理,减轻患者在伤口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有效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疑难伤口的愈合,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 13:00-17:00
出诊地点:贵州大秦肿瘤医院门诊一楼外科一诊区06诊室
就诊流程
门诊挂号→候诊→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缴费→伤口造口护理→健康宣教,填写维护手册→患者离院→不适随诊
诊疗范围
一、伤口方面
1、各种慢性伤口包含如压力性损伤(压疮)、难愈合伤口、I度至II度烧伤、下肢动静脉溃疡、术后伤口液化、伤口感染的处理等;
2、肿瘤伤口,放射治疗引起的皮肤并发症的处理;
3、各种药物外渗伤口的处理;
4、长期留置引流管引起的皮肤问题的处理。
二、造口方面
1、对造口患者的术前定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2、对造口术后病人复诊,进行全程跟进;
3、指导患者及家属更换造口袋,处理造口各类并发症及讲解注意事项(如:造口皮肤黏膜分裂、造口脱垂、造口周围失禁相关性皮炎等)。
三、失禁方面
1、预防和处理因大小便失禁后引起的失禁性皮炎,帮助患者选择失禁用品和指导其正确使用;
2、指导小便失禁患者学习间歇性导尿和盆底肌锻炼等。参与院内疑难伤口、造口的护理会诊,开展预防压力性损伤(压疮)和造口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李芳 主管护师 现任贵州大秦肿瘤医院肿瘤科护士长
巴德中国医学科学中心颁发的PICC置管证书,具备广东省医院协会PICC专业技术证书,截至目前,共穿刺置管三百余例。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余年,担任病区大组长3年。擅长于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PICC)及置管后维护,输液港维护,CVC维护。
刘红 主管护师 PICC 专科护士 三级健康管理师
现任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护理分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疗质量创优工作委员会委员。穿刺置管百余例 ,一直参与PICC护理专科门诊坐诊。
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13年,担任临床管理工作7年。擅长于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PICC)及置管后维护,输液港维护,CVC维护。
黄倩 主管护师
现任贵州省护理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会员;贵州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第一届护理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2017年贵州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PICC护理三等奖;同年任贵州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PICC竞赛护理专业评委;2019年贵州省护理学会“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具备临床教师资格培训合格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获GCP证;中华护理学会PICC专业技术证书;美国犹他学会颁发的PICC置管护士证。参加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申报课题《强化细节培训对在职护士操作规范化教学质量提高的探讨》;发表《量化培训对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等多篇文章。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担任护士长管理工作7年,4年省级三甲医院护理部工作经验。擅长于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PICC)及置管后维护,输液港维护,CVC维护。